“环境友好的建筑才‘生态’”
- 作者:
- 来源:
- 日期: 2015-05-26
- 浏览次数: 4144次
位于摩洛哥南部瓦尔扎扎特地区的本·哈杜筑垒村全部用红土和木材作为材料,以“干打垒”方式依山而建。小窗和厚夯土墙,都是沙漠地区建筑的普遍特色。
5月19日,“新常态·新设计”清华设计学术周在清华大学开幕。在当天的圆桌论坛中,来自建筑设计学界、业界的四位从业者就智慧城市、生态建筑、智能家居及三者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今天,“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去。力图改变“千城一面”现状的“生态建筑”,如何真正作为一个有机体适应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反对把“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标签化的概念去看待,“被热议的生态建筑很大程度上被标签化了,对于建筑师或者设计院而言,更重要的是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对环境友好的建筑。”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兵介绍,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采集、传输、处理数据的城市管理技术手段。而建筑师、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朱培则指出,不管是生态建筑还是绿色建筑,都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在他看来,别把深圳的项目盖到新疆,别把东北的建筑盖到柬埔寨是最大的生态。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旭辉集团北京区域事业部总经理孔鹏则认为,从智慧城市到生态建筑到智能家居讲的是一个事情,即人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和对数据的了解,重新让一个空间产生更有效率的组织方式。只不过一个放在了城市尺度,一个放在了建筑尺度,一个是放在了户内尺度。三者目标不同,智慧城市以城市运营为目标,生态建筑以绿色为目标,智慧家居以舒适度为目标。他表示,最大的生态(建筑)是制定更加节制的(建筑)目标。
观点
庄惟敏
(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被热议的生态建筑很大程度上被标签化了”
我理解的智慧城市、生态建筑类型,不过是现在的人或者是现在的领导真的希望把它做成一种综合概念的目标。我们不能说什么叫智慧城市,把它定义一下按照这个就去走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目前建筑设计学界、业界概念太多。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里面最烦的事情是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造一堆概念,解释一遍论文就做完了。现在很多人在出概念和解释概念,这一点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很多建筑师从原来单纯地强调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说得更多的是环境友好或者说贴切的建筑,我觉得这个是关键。
说到智慧城市,现在还有人提到“海绵城市”。我个人有时候不太清楚这些概念,但是我知道一点,建筑一定要是合格的产品,这只是建筑最低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证自己出来的产品是合格品,在这个基础之上必须要有你自己的创意,必须要有你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对环境的理解。在这个地方多落脚一点,比单纯谈一些概念强。我们院没有就智慧城市做过讨论。我们更多关注建筑单体本身和城市设计本身。对智慧城市和规划、设计接触更多一点。生态建筑被标签化了。我觉得也没有建筑师愿意标榜自己做的是生态建筑,拿这件事情来说事。
文兵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采集、传输、处理数据的管理技术手段”
我们设计院有一个传统,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我们一般会组织人去研究一下,拿出一点我们院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大家形成共识。比如我们对智慧城市进行过专门的讨论,提了一个概念,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采集、传输、处理数据,根据数据自动地对前端做出指令,让它能够相应地提醒该由谁去处理,这是城市管理的一个技术手段。就像我们人体是一样的,反射到头脑再收回来,智慧核心就是这样。
我们在做智慧城市研究的时候,一个是对它的系统做哪些可能对城市管理有帮助进行研究。第二个是针对产品的,前端要采集数据,结果有两种处理指令,一种是让设备自动地做出反应。比如说天亮了,自动关灯,这是很正常的。另一种是有可能哪个灯坏了,负责维修的人直接去维修,说起来也不是特别复杂的问题。
我也同意庄惟敏院长的看法,目前建筑设计学界、业界概念太多。我们专门研究绿色、生态、低碳等等很多的概念。说白了就这点——同类型的房子在北京这个地方每平方米要耗93度电,我们做的每平方米耗70度电。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实现这个就可以了。绿色建筑到最后它(拼的)不是技术对标,而是设计师骨子里的绿色概念。这样建筑师的设计才会做得更好。
朱培
(建筑师、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别把东北的建筑盖到柬埔寨,这是最大的生态”
什么是生态建筑?我也不知道,我和庄院长的感觉是一样的。我认为,建筑还是要有一个区域的特点,你要符合区域的气候条件,能够遮风避雨。比如在沙漠怎么做建筑是和当地的气候相关的,只要在沙漠地区,建筑的形态就非常像。比如说回到远古,人类都是隔绝的,没有交往,但是你发现很多建筑惊人般的相似。
所以我理解庄院长说的那句话,这件事情根本不用提。生态建筑我觉得是一个建筑的最基本问题,每个建筑师设计的出发点都应该这么想,我们造建筑肯定不是为了浪费能源,特别是中国人讲求自然的思考方式,所以我们的出发点一直是这样,不借用技术。比如把树种在楼上,我觉得这就不是一种生态,那是和自然作对。
拉萨实际上有多少树?三千米以上海拔的地方树就很少。在混凝土上种树,人类得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且种了以后能活吗?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个表象。生态还是发自骨子里的,遵循某种自然法则和规律。
现在我在设计一个很有意思的房子,房子是在一个悬崖上,一半是自动,一半是人造,我期待这个房子可以不用空调,冷气夏天可以跑到外边来,我们不要依靠更多的技术,而是非常朴素地依靠自然现象塑造建筑。只要别把深圳的项目盖到新疆,别把东北的建筑盖到柬埔寨,我觉得这是最大的生态。
孔鹏
(房地产开发经理)
“最大的生态建筑是我们要制定更加节制的目标”
关于生态建筑这件事情,我在一个生态论坛上也讲过,我们最大的生态是什么?是去制定更加节制的目标。我们现在更多的是采用奢侈的、更加浪费的、不符合我们应该得到的资源目标上的很多技术手段,企图说这些技术手段是比较低能耗和生态的。所以说我们的目标和需求是不能无限制膨胀的,要回到人本,回到大自然的规划,才是更有意义的设计。
我认为建筑师应该更多承担的责任是形式空间美,传统地创造有意义价值空间的建筑,这种建筑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是让人舒适的。每个时代有新的概念和组织方式,都应归到这个逻辑里,最终满足人的需求。
现在我们去欧洲的酒店,你看到的还是两个世纪以前的建筑,甚至连门童和马车都没有换。但是在内部的话,你从左边还是右边上床它都能够检测到。建筑师始终要保持一颗好奇而旺盛的心,每次要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这个是建筑师必备的素质。
最后是关于赚钱的问题。我们核心追求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北京雾霾多,建筑设计就可以做一些过滤装置,而三亚PM2.5只有10,还上一个过滤装置,让这个房子多卖四五千,这是不可能的。做一些调整,最终使人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这才是我们设计的目标。
Copyright © 江西三禾生态混凝土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赣ICP备15005578号
电话:0791-86566797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沿江南大道99号 www.jxshst.com